飞书上的文档和代码,被我们带上了天
从天气预报到手机通讯,为了提供这些服务,有超过4000颗人造卫星在围绕着地球旋转。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科技奇观,而变成了可以商业化的产品。根据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前,我国拟发射超过3000颗商业卫星,产值将突破2100亿美元。
星测未来就是卫星商业化浪潮中的一员,这家公司的业务聚焦于卫星智能化,即帮助卫星更好地进行运算,提升卫星的数据价值和运行效率。作为一家知识密集型企业和创业公司,怎样去把技术转换成产品、再进行商业化,是它运行的根本。而从成立初期开始,飞书就提供了持续的帮助。
为什么选择飞书?星测未来COO曹德志认为关键词在于“沉淀”。在研发中,知识需要沉淀,在商业运营中,管理理念和方法论需要沉淀。而飞书则是他们沉淀的工具,承载了以文档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并提供了组织协作的平台。有了在飞书上的沉淀积累。星测未来迅速地成长起来。
“打个形象的比方,飞书支撑我们写下的代码,以及我们工作协作中所使用的文档,最终都凝练为我们的产品,被我们带到天上去。”曹德志说。作为一家使命是“卫星推动世界进步”的公司,他们也有愿望和飞书一起实现:“飞书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希望跟飞书一起,把知识沉淀、科技创新的工作做起来。”
探索卫星行业中的商机
星测未来的主要产品看起来其貌不扬——一个小小的黑色盒子,但是当它搭载在卫星上,可以帮助卫星把运算能力大幅度提升。而做这样的盒子的想法,最初来自于曹德志和师兄仓基荣在学校里开展科研工作时受到的启发。
星测未来的产品概念图
他们俩都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博士,在他们就读时,清华大学牵头的科研项目“天格计划”在稳步推进中。“天格计划”的全称是“空间分布式伽马射线暴探测网”,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卫星发展中急需的一种能力,如果做相应的研发,将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并且在创业中,能通过对科学的探究和对商业的洞察去实现对世界的改变,这最终吸引他们投身卫星工业化的进程。
公司成立初期,就遇上了疫情,再加上研发人员分布在世界各地,一款支持异地办公的工具成为了刚需。经过行业协作工具的调研,曹德志将目光锁定在了飞书。比起音视频会议和即时通讯等功能对异地办公基本需求的支持,更加打动曹德志的,其实是飞书强大的文档系统与星测未来所追求的管理理念的契合。
曹德志与产品“星溪”系列
show me the context
在程序员的圈子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在曹德志看来,在星测未来,有相似的理念:“我们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可能show me the context更有意义。”日常的交流、会议以及研究,能够通过文档的形式沉淀下来,并且不断地在企业内进行流转,是公司最看重的管理过程。
基于这样的基础,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飞书在两个大的方面提供帮助。首先是研发,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知识库,它就像论文一样,从前置的基础研发知识,到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到复盘和机制的总结,都能有效地组织起来。而在运营和商业化领域,通过文档和多维表格的不断连接,整个采用飞书文档实现的CRM客户管理系统和商务流程都做到了前后贯通。并且大家的想法都能很好地通过文字呈现出来并保留下来,给企业的创新持续地带来动力。
而怎么去管理一家创业公司,曹德志也有自己的领悟。他认为,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保持信息的不失真。“只有信息不失真,才能让信息不断地去升华,把客户的需求跟产品快速地对接起来,最后达成我们整个业务的推进。”写文档,就是对信息的凝练,还原信息的本体,而传递文档,是最有效、简洁的信息流传形式。
星测未来的业务示意图
向广袤宇宙探索
卫星行业的发展其实就像整个人类工业化的进程,它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现在的卫星行业,可能类似于早期的手工作坊,更多的就是机械化的过程。但是它会逐步地走向自动化、信息化,到最后有丰富的应用生态,能够实现它整体的智能化,让卫星的数据价值被充分地挖掘,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星测未来的工作,其实处在连接卫星产业上下游的关键节点,也因此面临更多的挑战——上游的卫星发射现阶段还价格昂贵,下游的卫星应用并不是那么成熟。但是星测未来的成员们有应对的方法。
“我觉得对于创业者来说,永远要保持专注,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去乐观地迎接这些挑战,因为每一件事情它都不太容易”,曹德志说,“要踏实地利用协作工具,利用我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突破行业的瓶颈。当然了,这个乐观之中也是要有科学的体系去支撑的,要去完成知识的沉淀,完成高效的运作和迭代,最终用产品说话。”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科技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