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如荷与中软国际教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育数字化人才
9月29日,北京国富如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如荷”)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软国际教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双方将汇集各自业务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企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人才联合认证与培训、联合举办人才数字化相关赛事等相关业务,共同培养数字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
此次签约仪式,由中软国际教育高级副总裁高岩和国富如荷联合创始人曹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软国际教育CEO田晓杉和国富如荷董事长赵坚毅共同见证了合作协议的签署。与会高管还有国富如荷合伙人廖海光、国富如荷市场总监张佳宝、国富如荷大客户总监张伟,中软国际教育卓越研究院副院长宋丹、中软国际教育投融资高级经理窦金金等。
签约仪式现场图,从左往右依次为:国富如荷董事长赵坚毅、国富如荷联合创始人曹鑫、中软国际教育高级副总裁高岩、中软国际教育CEO田晓杉
北京国富如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面向中高端用户的、培养DT时代前沿技术人才的、国际化的职业教育集团。旗下专注于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服务的教育品牌“如荷学”,致力于大数据在产、学、研的融合应用。服务百万数字化人才,并已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集团、国家电网、奔驰、宝马、联想、无限极、苏宁、金拱门、字节跳动、广州地铁等百余家名企专项培养数据分析领域的优秀高端人才。此外,其主推的数据领域权威人才认证标准CDA认证是一套专业化、科学化、国际化、系统化的人才考核标准,分为CDA LEVELⅠ,LEVEL Ⅱ,LEVEL Ⅲ,涉及金融、电商、医药、互联网、电信等行业大数据及数据分析从业者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是国内IT职业教育行业一支强劲的力量。作为中软国际人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站在行业技术和业务变革的前沿位置,深刻理解不断变化的产业用人需求,积极与政府、高校、产业伙伴展开各种模式的合作。目前已与全国1071所高校展开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与高校共同贯彻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推进“新四科”建设,将企业优质的技术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通过专业标准化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为高校提供优质的IT人才培养及专业共建服务,推进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的开展。
数字化人才培养是国家新基建发展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要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自去年两会以来被国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其中就包括了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未来5-10年企业的创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国富如荷董事长赵坚毅表示,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巨大变革时期,双方能达成这样一次合作,说明都看好数字化人才培养行业的发展,很荣幸能与中软国际教育达成深度合作,期待双方的合作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国富如荷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教育方面深耕多年,已拥有一定的成果,产品及在C端、B端的培训经验,冀望结合中软国际教育在职教产教方面的强大优势,为更多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中软国际教育CEO田晓杉表示,数字化是企业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跟数字化做结合,而数字化结合跟数据分析是整体相关的。从软件的使用逻辑来讲,企业做数字化结合也需要一个学习理解、培训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学习培训的结果,很高兴能与国富如荷进行深度合作,如今数据分析、数字化行业,急需一流的全球通用的人才认证标准,国富如荷主推的CDA认证已是国内数据领域权威人才认证标准,恰逢此次签约仪式赶在国庆节前夕,期待通过双方的努力争做全球一流的企业。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重启,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强势推动。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传统产业快速地进行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长足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挑战。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极为重要。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人才两大培养平台,中软国际教育与国富如荷以自身在职教、产教方面的强大优势,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去助力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自2005年以来,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已在全国18所实训基地持续开展人才培训和实训业务,累计培训和实训了50万余人,服务于3万家企业;与超过1000所院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年培训人数80000余人。国富如荷专注数据科学与数字化人才服务领域15年,连结了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学者、专家为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共商共研,以应用式、体系化、前瞻性的教学方式,为企业输送了数十万数字化专项人才。
此次国富如荷与中软国际教育的强强联合,也是秉持着为国家、社会、企业、高校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的初衷。相信在二者通力合作下,将对探索新时代下产教融合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为新时代数字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科技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