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卿教授:助推消化医学事业发展,要有探索精神与平台合力
——“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专家专访——
即将在6月中旬开启的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是消化病领域的权威盛会。期间,来自消化、消化内镜、肝病、普外、影像、病理、肠外肠内营养和护理领域的全球专家和学者全共享学术大餐。其中,一批国字号专家的现场操作展示是大会的重点环节。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教授、硕士与博士生导师姜慧卿教授也将是其中一员。长期以来,他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纤维化的研究和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成果不断,一系列内镜新技术成为业内标杆。更为重要的是,在做好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姜慧卿教授一直在奔走努力,为促成建立各类医疗机构联盟、合作平台做出重要贡献。
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创新填补业内空白
“在把医生作为我一生从事的职业之后,我就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探路人的角色。特别是消化医学领域,很多方面存在短板和空白,这让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虽然说全球消化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但至今还有很多瓶颈和难题没有被攻克,这也是我们不断创新努力的动力来源。”姜慧卿教授的这番心里话,也是他数十年以来在科研上持续耕耘的写照。
作为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姜慧卿教授一直将消化病领域的前沿技术课题作为攻关核心。为了一个科研项目,他常常废寝忘食,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坚持一步步探寻真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包括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和早癌切除术、管腔狭窄扩张与支架放置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胆道取石术、胰腺和胆道狭窄支架置入术、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和经皮经肝穿刺胆系造影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都得到了业内肯定,并且在临床中得到充分检验。
去年疫情期间,姜慧卿教授所在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石家庄市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疫情就是命令,医院的医务人员24小时轮流,每天十五六个小时连轴转成为了常态。同样坚守在岗位上的姜慧卿教授也进一步强调医疗技术的重要性。“就以内镜治疗来说,从术前准备、操作要点到规范取图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我都要对医务人员不厌其烦地进行详细讲解,因为只有规范操作,才能最大可能发现消化道早癌。我们医生的每一步操作,往往就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这不容有失,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在他的坚守和付出下,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务人员也时刻谨记使命,帮助一批批病人转危为安。
打造平台聚集力量,为更多病人带来福音
自从业以来,姜慧卿教授一直认为,医学科研和很多领域的科研工作一样,也要在学习和交流中发展壮大。特别是消化医学领域,对病人来说意义重大。在第十七届华北五省市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姜慧卿教授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内镜治疗指南进行分享解读,就引起了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在主题发言中,他不仅对各种相关定义及术语进行了规范,提出了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及报警症状,还重点结合临床案例,对结肠镜质量控制、内镜治疗方法选择等进行了分析,受到很多业内专家的肯定与赞誉。
去年11月,河北省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河北省协作组)成立,姜慧卿教授担任名誉理事长。这个新平台的建立,正体现出姜慧卿教授一直以来倡导的“聚能合力”的医学合作思想。“很多人都不知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预后和门静脉高压有很大关联。这个联盟建成以后,可以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构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体系,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姜慧卿教授介绍。
在姜慧卿教授看来,不仅仅是河北省门静脉高压联盟,包括即将到来的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等多个机构联盟及学术平台,不仅仅是交流学习的渠道,更是合作共赢的平台。随着更多业内精英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助力多学科规范化诊疗,我国消化病治疗事业将在源源不断的力量助推下实现高速发展,这将是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为此,姜慧卿教授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牵头人和参与者的工作,拓展出更大更广的合作平台体系,不断为病人带来福音。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科技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